2010年,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 當選菲律賓總統,打擊根深蒂固的貪腐成為他改革議程的首要任務。迄今為止,尚不清楚其政府改革目標的全部範圍和性質。現在,由於舉報人揭露了國會議員涉嫌挪用公款2.24 億美元進行詐騙的事件,這一問題被迫提出。後果已經使一些著名的參議員陷入困境,但是是否會有更深入、
影響菲律賓及其他國家改革前景的一個關鍵但常常被忽視的因素是對問責制的含義和目的的爭論。責任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甚至連獨裁統治者也日益對其宣稱主權。因此,自由主義、道德主義或民主主義意識形態對改革產生最大影響至關重要。
自由主義問責制主張法律、憲法和合約制度來約束國家機構侵犯個人政治權威的能力。道德責 中國新聞 任理論家強調官方實踐必須受到道德準則的指導,並援引宗教、君主民族、民族主義和其他外部構成的政治權威。民主問責意識形態的前提是,各級官員行為都應受到直接或間接的製裁,以促進人民主權。
反腐敗運動通常涉及融合三種意識形態的聯盟。然而,政府往往對民主意識形態反應最不積極,因為他們的改革針對的是根本的權力關係。菲律賓日益凸顯的爭議很可能再次證實這一點。
信封裡的美元
2013 年 7 月,舉報人揭露了一起據稱由商界人物 Janet Lim Napoles 策劃的騙局。資金被從優先發展援助基金(PDAF),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政治分肥」中挪用,為國會議員提供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計畫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