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与乌克兰合作对俄罗斯飞机使用武力以执行禁飞区,肯定会使西方国家成为冲突的一方(请参阅此处的行动背景和法律评估)。仅提供武器,没有更多内容,就不会具有足够直接的行动联系。相比之下,向乌克兰提供情报可能成为具体军事行动的一部分,例如瞄准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而这些情况自然不会为公众所知。美国含糊地表示,它“一直在分享情报,其中包括乌克兰人可以用来告知和制定对俄罗斯入侵的军事反应的信息”。然而,据报道,美国官员还强调,美国没有分享足够详细的情报,“明确瞄准和杀死俄罗斯士兵”。对于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网络支持,也缺乏做出结论性评估所需的事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此类行动整合到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并与之密切协调,它们可能会与对手造成的伤害有足够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提供这些行动的国家成为一方。
如果国家将其领土则这可能构成与这些行动对对手造成的伤害的足够直接联系。例如,在 2003 年伊拉克冲突中,这似乎是美国将科威特和卡塔尔(美国从这两个国家发动了部分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定为针对伊拉克的“共同交战国”的理由(但不包括允许其领土被用作中途停留地的其他国家,如爱尔兰、德国或意大利)。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白俄罗斯因此可以说可以与俄罗斯一起被定为冲突一方(尽管有关白俄罗斯即将对乌克兰发动共同入侵的报道尚未成为现实),因为它为俄 加纳资源 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提供了领土。在冲突中,乌克兰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国空军基地在支持乌克兰空中行动方面将发挥的作用。从使相关国家成为冲突一方的角度来看,是否允许乌克兰从这些基地直接从俄罗斯发动空袭,还是这些基地只是用来在稍后阶段将飞机运送到乌克兰基地加入冲突,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的情况表明,其他国家是否在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并不像西方官员的一些言论所暗示的那样,能够决定其政党地位。
可以肯定的是,各国可能更关心的不是成为当事方的具体法律后果,而是北约国家与俄罗斯“开战”的政治影响,这一概念敲响了“世界大战”的警钟。担心已经造成难以忍受的人类苦难的冲突进一步升级,意味着要避免采取俄罗斯可能认为是站在冲突对立面的行动。因此,进一步行动的复杂政治选择不必也不一定取决于当事方地位的法律影响。尽管如此,各国至少应该牢记管理不同类型行动的法律框架,从而了解其行动是否使自己成为冲突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