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部的田野里,地缘政治博弈的真正影响体现在玉米价格、贷款压力以及美国农民微薄的利润上。但在2025年的关税成为导火索之前,美国农民已经做好了迎接艰难一年的准备。
“农作物价格在过去一年里一直面临挑战,而不仅仅是在过去几个月,”服务于北美超过10万家粮食生产商的数字平台Bushel首席执行官 杰克·乔兰斯塔德(Jake Joraanstad)告诉PYMNTS的凯伦·韦伯斯特(Karen Webster)。“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玉米价格一直没有达到可以盈利的水平。”
在这种环境下,远期合约(即锁定未来交割价格的行为)变得罕见。这根本不值得冒险。尽管一些短期市场波动推动了价格上涨,但这只不过是熊市中的噪音而已。
乔兰斯塔德表示:“玉米价格一直不太好,大豆价格也不太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美国农场盈利能力的驱动因素。”
尽管如此,如果农策,至少可以控制自身的运营方式。如果说乔兰斯塔德想让世界听到什么,那就是:美国农民具有韧性——但他们需要工具、透明度和时间。
布什尔公司本身就依赖该机构,而且不仅依赖农民,还依赖合作社、加工商和零售商,他们也构成了更广泛的农业商业生态系统。
“我们解决了时间问题,”乔兰斯塔德说。“通过我们平台提 希腊电报数据 交的谷物报价超过一半是在正常营业时间之外提交的。农民早上6点就能听到市场消息,而办公室还没开门。但Bushel却开门。”
为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虽然新闻标题往往聚焦于关税、贸易战和政治争斗等宏观趋势,但农业企业参与者更关注的是具体现实。对于农民及其买家而言,获取细节通常可以理解为字面意义上的“细节” ,因为它与关键的谷物和果仁息息相关。
“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在亚洲。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其他地区……我们在那里供应动物饲料,”乔兰斯塔德说。“如果关税继续保持这种走势……那将是一个挑战。”
具体来说,在中国,美国农业体系已经形成了长期的相互依赖关系。
“如果不把美国也算上,中国就无法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购买足够的大豆——否则他们就会挨饿。他们可以拖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一种强制效应。他们不得不从我们这里购买,”乔兰斯塔德补充道,同时他警告不要过度自信,并指出中国在巴西的持续投资是一个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