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看到了约翰·麦凯恩和奥巴马竞选团队之间的一场“他说”的对决,首先是麦凯恩的“名人”广告将奥巴马与布兰妮·斯皮尔斯和帕丽斯·希尔顿联系在一起。有人说,将奥巴马与年轻性感的白人女性联系起来,是为了强化人们对黑人男性的种族刻板印象。奥巴马则表示,麦凯恩的竞选团队试图告诉所有人,奥巴马“看起来和美元钞票上的其他总统都不一样”。奥巴马方面后来承认,这是一次笨拙的尝试,旨在在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突出种族问题。
麦凯恩阵营立即抓住机会,称奥巴马阵营打的是“种族牌”。麦凯恩阵营察觉到自己的优势,于是全力投入广告策略,现已发布一则网络广告,宣称“辣妹爱奥巴马”。ABC 新闻的杰克·塔珀 (Jake Tapper) 认为白人女性至少有 4 名。这可一点都不低调。
自从麦凯恩和奥巴马开始拉锯战以来,盖洛普每日跟踪民意调查就显示出一个有趣的模式。7 月 30 日,当麦凯恩竞选团队发布名人广告时,奥巴马以 45% 对 44% 领先麦凯恩。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率都持平在 44%,但自那以后,奥巴马几乎每天都在取得进展——截至周三,他的支持率是 48% 对 42%。如果说奥巴马受到种族动态的影响,这些数字并没有显示出来。
那么该如何解释这一切呢?
我将提出两条论据。
时,奥巴马会受到伤害,但当它被明确地摆到台前时,他就会受益。这正是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的:在当今的美国政治中,只有微妙、隐晦的种族信息才会起作用。证据表明,大多数美国人不想按照他们根 以色列电报数据库 深蒂固的种族偏见行事,因此当这些偏见对他们来说变得明显时,选民会采取有意识的措施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南卡罗来纳州,比尔·克林顿声称奥巴马的种族身份有助于他赢得黑人选民的支持,而克林顿对杰西·杰克逊的提及也明确表达了种族问题,奥巴马因此受益。在耶利米·赖特的竞选中,当人们仅仅看到赖特的咆哮时,奥巴马在民意调查中受到了损害,但奥巴马在“更完美的联盟”演讲中直接谈到了种族分歧,随后又恢复了势头。在两周前与麦凯恩阵营发生激烈冲突之后,新闻媒体现在正在更密切地关注竞选中的种族动态。这种模式表明,这种关注将有助于奥巴马。
2. 有两个政治团体坚决不让奥巴马遭遇与 1988 年民主党候选人迈克尔·杜卡基斯同样的命运,当时乔治·H·W·布什的竞选团队借助臭名昭著的“威利·霍顿”广告赢得了胜利。
第一类是非裔美国选民,他们对奥巴马的支持率达到了民主党人前所未有的水平。例如,在回应赖特事件时,媒体报道称黑人经常支持奥巴马。
其次,约翰·克里 2004 年的“快艇”经历让奥巴马竞选团队及其支持者对其认为不公平的批评(无论是微妙的还是其他的)保持高度警惕。奥巴马竞选团队于 6 月推出了自己的网站“抵制诽谤”,克里本人于周三推出了一个网站“真相反击”。讽刺的是,这两个网站都借鉴了比尔·克林顿 1992 年竞选团队的即时回应的作战室方法。这些策略确保奥巴马竞选团队能够迅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种族问题出现时发起攻势。这确保了他们在定义辩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因素使得种族问题成为此次总统竞选中的一个复杂因素——这一点我们可能也预料到了,因为种族问题在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而且常常相互矛盾。证据根本不能表明,当种族问题成为竞选的一部分时,